
抗疫金融認證計劃
推動融資助力抗疫項目
早前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宣佈把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定性為全球大流行,可見新型冠狀病毒已對全球人類的生活,家庭和社群造成了巨大影響。聯合國更警告,如果不迅速制定社會經濟對策,全球人類所受到的影響將在未來數年內加劇,危及其性命及生計,並敦促各國在應對危機時,應放眼未來,長計遠慮。
考慮及疫情於全球大流行的情況和其可能造成的經濟衰退,金融界正積極將資金引導至所需的項目,以改善現況。中國及國際市場上與COVID-19相關的債券的發行規模亦與日俱增。自二月份,許多中國銀行和企業發行債券來應對疫情的爆發,亦有主權、超國家和開發銀行發行相關債券,包括歐洲投資銀行、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。同時,國際資本市場協會(ICMA)和國際金融公司(IFC)亦發布了有關COVID-19相關債券的指引。
為響應市場需求,本局制定了新認證-「抗疫金融認證計劃」,旨在鼓勵更多發行者將資金引導至與疫情防控、復甦和建立韌性相關的項目。
認證內容
「抗疫金融認證計劃」建基於與綠色金融認證計劃(GFCS)類似的認證框架上,具有類似的要求。發行者的債券或貸款如有部分或全部收益將會用於抗疫,皆可申請認證。至於發行前階段證書和發行後階段證書,則分別適用於債務工具發行前或發行後考取認證的發行者。
GFCS與新計劃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募集資金的使用。新計劃的申請人可以制定應用於抗疫用途的募集資金之百分比;發行者亦必須披露其承諾用於抗疫的募集資金百分比,以及剩餘收益的用途。
另外,本局參考ICMA和IFC關於COVID-19債券的指引,及聯合國有關COVID-19對於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)的影響之報告,在計劃手冊中制定了用於項目配對的合格項目分類。合格項目分類提供了一些旨在解決上述影響的項目活動之示例。發行人應將項目與合格項目分類配對,以證明其項目對抗疫(即疫情防控、復甦和建立韌性)的貢獻,並須制定關鍵表現指標、目標受惠群及預期結果。
認證效益
計劃的預期效益包括:
- 透過獨立公正的第三方認證服務,提升公信力及持分者對債務工具管理架構的信心;
- 透過證書及認證標誌,接觸更多特別關注抗疫的潛在投資者;
- 展示發行者在抗疫的努力;
- 推廣責任金融的理念
認證名單
請按此瀏覽認證名單。
抗疫金融認證計劃手冊及條款與條件
|